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中國大陸的宗教與社會
Religion and Society in Mainland China 
開課學期
100-1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社會學系  
授課教師
林 端 
課號
Soc2042 
課程識別碼
305 6134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五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社209 
備註
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50人
外系人數限制:25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社會學是一門經驗科學,把人類社會文化的宗教看成是一個經驗現象:在經驗世界裡,人們崇拜、皈依、信仰,以體驗那神秘的終極經驗。自社會學誕生以來,「宗教社會學」一直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份,根據我在台大社會學系所與政大宗教所教過近二十次的經驗,社會學家研究宗教現象,必須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兼顧,我們這幾年已在不同課程做了很多理論研究的介紹,進一步則希望開始兼顧實證研究,類似「中國大陸的宗教與社會」、「台灣的宗教與社會」的課程,將列為長期規劃下的課程,以協助同學們具體而微地參與宗教的實證研究。

因為中國大陸是一個宗教發展受到一定限制的地區,我們這門「中國大陸的宗教與社會」的課程,無可避免地要多方閱讀,無論是大陸官方與學者的觀點,以及台灣與外國學者的觀點,我們皆須設法兼顧(必要時我們將播放照片、影片以協助教學)。在這種情形下,參與課程的同學,會有較大的自由度,積極以自己可能收集的資料,參與這門課內容的組織與建構。

需要強調的是,儘管是實證研究的課題,仍然需要深刻的理解與思考,因為社會學是一門分析性、思辨性的學問,宗教社會學也不例外。本課程的參與同學務必閱讀相關文獻,參與討論,師生腦力激盪,一方面可以深入瞭解社會學如何看待宗教,二方面也可以培養研究宗教的理論建構與分析思辨的能力。
 

課程目標
如前所述,中國大陸是一個宗教發展受到一定限制的地區,我們這門「中國大陸的宗教與社會」的課程,要多方閱讀各種文獻,兼顧大陸官方與學者的觀點,以及台灣與外國學者的觀點,我們皆須設法兼顧。我們也將播放照片、影片等,以協助教學。在這種情形下,參與課程的同學,會有較大的自由度,積極以自己可能收集的資料,參與這門課內容的組織與建構。

綜上所述,我們這學期的「中國大陸的宗教與社會」包括兩大部分: 理論探討與實質經驗研究。作為社會學重要的一部份的宗教社會學研究,具體而微地展現了經驗科學的特色: 理論探討與實質經驗研究,兩者之間,相輔相成。

 
課程要求
課程以討論為主,每位課程參與者務必(1)作一次以上的上課報告與作一次記錄;(2)隨課程閱讀文章並參與討論;(3)期末交一份書面報告。總成績前二項佔40%,書面報告佔60%。

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
(1) 九月十六日:課程簡介、分配報告與記錄工作。

(2) 九月廿三日:Marx 論中國的宗教與社會

(3) 九月卅日: Weber 論中國的宗教與社會.

(4) 十月七日: Durkheim論中國的宗教與社會

(5) 十月十四日:C.K. Yang、Francis L.K. Hsu論中國的宗教與社會

(6) 十月廿一日:Rational Choice Theory論中國的宗教與社會

(7) 十月廿八日:中共的宗教觀、宗教政策與法令

(8) 十一月四日:中國大陸的佛教與社會

(9)十一月十一日:中國大陸的道教、民間宗教與社會

(10) 十一月十八日:中國大陸的儒教、讀經運動與社會

(11) 十一月廿五日:中國大陸的伊斯蘭教與社會

(12) 十二月二日:中國大陸的天主教與社會

(13)十二月九日:.中國大陸的基督教與社會.

(14)十二月十六日: 中國大陸的少數民族宗教與社會

(15)十二月廿三日: 中國大陸的新興宗教與社會(例如法輪功)

(16) 十二月卅日: 民族主義與中國大陸的政教衝突.

(17) 一月六日: 兩岸的宗教交流與中國大陸社會


中文部分(含中譯)
〈歷史類〉
卜正民(T. Brook),《為權力祈禱--佛教與晚明中國仕紳社會的形成》(南京:江蘇人民,2005)
余英時,《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》(台北:聯經,1987)
許里和(E. Zurcher),《佛教征服中國—佛教在中國中古早期的傳播與適應》(南京:江蘇人民,1998)
馬西沙、韓秉方,《中國民間宗教史》(上海:上海人民,2002)
牟宗鑒、張踐,《中國宗教通史》(北京:社會科學文獻,2000)
歐大年(D. L. Overmyer),《中國民間宗教教派研究》(上海:上海古籍,1993)
蒲慕州,《追尋一己之福—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》(台北:麥田,2004)
謝和耐(J. Gernet),《中國社會史》(南京:江蘇人民,1995)
饒宗頤,《中國宗教思想史新頁》(北京:北京大學,2000)
韋思諦(S. Averill),《中國大眾宗教》(南京: 江蘇人民,2006)
秦家懿、孔漢思(H. Kung),《中國宗教與基督教》(北京:三聯,2003)

〈文獻回顧類〉
于連(F. Jullien),《經由中國,從外部反思歐洲—遠西對話》(河南:大象,2005)
索安(S. Anna),《西方道教研究編年史》(北京:中華書局,2002)
顧定國(G.. E. Guldin),《中國人類學逸史—從馬林諾斯基到莫斯科到毛澤東》(北京:社會科學文獻,2000)

〈當代類〉
何光瀘主編,《宗教與當代中國社會》(北京:中國人民大學,2006)
洪修平,〈儒佛道三教與當代社會的轉型〉,《信仰之間的重要相遇—亞洲與西方的宗教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》(北京:宗教文化,2005)
何勁松,〈佛教的緣起中道觀及其現代意義〉,《信仰之間的重要相遇—亞洲與西方的宗教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》(北京:宗教文化,2005)
宋立道,〈佛教在中國的文化轉型〉,《信仰之間的重要相遇—亞洲與西方的宗教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》(北京:宗教文化,2005)
肖憲,〈伊斯蘭教與中國社會〉,《信仰之間的重要相遇—亞洲與西方的宗教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》(北京:宗教文化,2005)
金澤,〈關注民間信仰的三種取向〉,《信仰之間的重要相遇—亞洲與西方的宗教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》(北京:宗教文化,2005)
金澤,〈社會取向:宗教與民族研究的三個問題〉《宗教與民族第四輯》(北京:宗教文化,2006)
林端,《儒家倫理與法律文化:社會學觀點的探索》(北京:中國政法大學,2002)
范麗珠,《當代中國人的宗教信仰的變遷—深圳特區研究報告》(香港:中文大學,2003;台北:韋伯文化,2005)
鄭振滿、陳春聲等,《民間信仰與社會空間》(福州:福建人民,2003)
謝劍,〈中共對少數民族的宗教政策〉,《當代宗教與社會文化》(嘉義:南華管理學院,1999)
董雅華,《知識 信仰 現代化—中國政治社會化中的高等教育》(上海:復旦大學,2005)
黃瑞成,〈民族主義與中國基督教的現代性〉,《溝通中西文化》(桂林:廣西師範大學,2006)
牟鐘鑒,〈民族學和宗教學的分途與相遇—民族宗教學初探〉,《宗教與民族第四輯》(北京:宗教文化,2006)
鞏學增,〈論宗教與民族〉,《宗教與民族第四輯》(北京:宗教文化,2006)
李向平,《中國宗教的當代詮釋》(上海:上海人民,2006)
才讓,〈當代藏傳佛教的社會影響與發展特徵〉《宗教與民族第四輯》(北京:宗教文化,2006)
劉海濤,〈鄉村基督教的社會文化功能解析—以對華北平原的村落調查為例〉《宗教與民族第四輯》(北京:宗教文化,2006)
周拉,〈藏族神山崇拜及其文化功能分析〉《宗教與民族第四輯》(北京:宗教文化,2006)
《中國宗教學 第一輯》(北京:宗教文化,2003)
《中國宗教學 第二輯》(北京:宗教文化,2004)
《兩岸宗教現況之展望》(台北:台灣學生書局,1992)
張家麟,〈當代中國大陸宗教政策變遷及其影響:菁英途徑論述〉,《新世紀宗教研究》,第二卷第二期,2003年12月,55-107頁。
熊自健,《近年來大陸學界關於宗教問題的討論》(台北:文津出版社,1998)。
陳村富,《轉型期的中國基督教》(北京:東方出版社,2005)
陳村富、林順道 ,〈經濟條件下當代中國各宗教的走向〉,陳村富主編《宗教文化》(3),(北京:東方出版社,1998)
高師寧,《新興宗教初探》(香港:道風書社,2001)
高師寧,《當代北京的基督教與基督徒 : 宗教社會學個案?究》
(香港:道風書社,2005)
曹中建主編,《中國宗教研究年鑑: 2005-2006》(北京:宗教文化,2008)
吳東升,《邪教的秘密》(北京:社會科學文獻,2005)
社會問題研究叢書編輯委員會編,《宗教、教派與邪教》(南寧:廣西人民,2004)
李世瑜,《現代華北秘密宗教》(上海:上海藝文出版社,1990)
侯傑、范麗珠《中國民眾宗教意識》(天津:天津人民出版社,1994)。
瞿海源 ,〈台灣與中國大陸宗教變遷的比較研究〉,林本炫編譯《宗教與社會變遷》,(台北:巨流,1993)
劉小楓〈中國當代倫理秩序中的宗教負擔〉,《二十一世紀》(香港:香港中文大學,1995,8月號)
韋伯(M. Weber),《中國的宗教、宗教與世界》(北京:廣西師大,2004)
涂爾幹(E. Durkheim)等,《原始分類》(上海:上海人民,2000)
段昌國等譯,《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》,(台北:聯經,1976)
楊慶?(C. K. Yang),《中國社會中的宗教》,(上海:上海人民,2006)
許烺光(Francis L.K. Hsu),《中國人與美國人》(台北:巨流,1988)
鄭天星主編,《馬克思、恩格斯論無神論、宗教和教會》(北京:華文,1991)

外文部分

Ahern, E. Martin (1973) The Cult of the Dead in a Chinese Village. Stanford: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.
----(1981) Chinese Ritual and Politics.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.
Anagnost, A. (1987)‘Politics and Magic in Contemporary China’Modern China
vol 13 no 1 pp 40-62.
---(1997) National Past-time; Narritive, Representation and Power in Modern China. Durham and London: Duke University Press.
Bay, Daniel H.(ed) (1997) Christianity in China: From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. Stanford: Standord University Press.
Dean, Kenneth (1993) Taoism and Popular Cults in Southeast China. Priceton, NJ: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.
Feuchtwang, S. and Wang Mingming (1991)‘The Politics of Culture, or a contest of histories; representation of Chinese popular religion’,Dialectical Anthropology, 1:1.
Feuchtwang, S. (2001) Popular Religion in China. Curzon Press.
Freedman, Maurice (1974) “On the Sociology Study of Chinese Religion”, in Arthur Worf ed., Religion and Ritual in Chinese Society, CA: Stanford University..
Gates, Hill (1987) Money for the gods, Modern China, 13:1.
Gernet, J. (1982) A Histor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. Cambridge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
---(1985) China and the Christian Impact. Cambridge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.
Gladney, D. (1991) Muslim Chinese; Ethnic Nationalism in the People’s Republic. Cambrige (Mass): Harvard Unuversity Press.
Henderson, J. (1984) The Development and Decline of Chinese Cosmology. New York: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.
Holm, D. (1991) Art and Ideology in Revolutionary China. Oxford: Clarendon Press.
Jorden, David and Overmyer, L. Daniel (1986) The Flying Phoenix: Aspects of Chinese Sectarianism in Taiwan, Priceton University Press.
Levenson, J. (1965) 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: a Trilogy 3: The Problem of Historical Significance. Berkeley: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.
Lipman, Jonathan N. (1998) Familiar Stranger: A history of Muslims in Northwest China. Seattle: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.
Lopez, Donald S. Jr. (ed). (1996) Religion of China in Practice. Princeton: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.
MacInnis, Donald E. (1989) Religion in China Today: Policy and Practice. New York: Orbis Books.
Madsen, R. (1998) China’s Catholics; Tragedy and Hope in an Emerging Civil Society. Berkeley, Los Angels, London: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.
Overmyer, Daniel L. (1999) Previous Volumes : 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Sectarian Scriptures from the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 Centuries, Cambridge: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.
---(2003) Religion in China today, England, NY 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.
Sangren, P.S. (1987) History and Magical Power in a Chinese Community. Stanford: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.
Shahar, M. and Weller, R. (1996) Unruly God; Divinity and Society in China. Honolulu: University of Hawai’I Press.
Stockwell, F. (1993) Religion in China Today. Beijing: New World Press.
Weler, R. (1987) Unities and Diversities in Chinese Religion. London: Macmillan.
Wolf, Arthur P. (ed.). (1974) Religion and Ritual in Chinese Society. Stanford: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.
Yan, Yunxiang (1996) The Flow of Gifts: Reciprocity and Social Networks in a Chinese Village. Stanford: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.
Yao, Xinzhong et al (2007) Religious Experience in Contemporary China. Cardiff: University of Wales Press.
Xie, Zhibin (2006) Religious Diversity and Public Religion in China. Hants: Ashgate.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無資料